以紫砂泥为原料制作的茶壶,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工艺品。古来名壶的鉴赏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:“泥、形、工、款、功”,也就是研究紫砂壶作品的原料、形态、制作工艺、名师落款以及泡茶功能。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,正所谓“人间珠宝何足取,岂如阳羡溪头一丸泥”。紫砂壶将艺术性、实用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,再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,突出了紫砂壶高贵不俗的雅韵,令人回味无穷。

图片



图片


柳州博物馆藏明“大彬”款菊瓣式紫砂壶,高7.6厘米,口径5.8厘米,底径4.6厘米。


紫砂泥可塑性强,茶壶造型可随心所欲变化。因紫砂壶的独特性, 被文人士大夫阶层所关注,并参与设计制作,赋予它文人艺术品性。


史籍记载,最早的紫砂艺人是明代正德年间的供春,此后有万历年间的“四大家”董翰、赵良、元畅、时朋。成就最高的当属时朋之子时大彬,他的作品, 标志着紫砂壶艺的成熟。大彬的弟子李仲芳、徐友泉也是明代制壶名手。


“大彬”款菊瓣式紫砂壶为花口,扁圆腹,呈瓜棱形体。三湾流,耳形把,菊花钮,菊花瓣盖,菊花形底足。壶身由纵向等距十六瓣组成,盖上子口同为十六瓣组成。壶流下方阴刻“大彬”二字楷款,字体深厚有力。紫砂泥色泛红,杂有黄色细小颗粒。盖与壶体合缝严密,十六棱花瓣周正稳健,把与流和谐统一。


柳州博物馆藏此款紫砂壶造型小巧精致,古朴敦实,精巧绝伦,为明代著名紫砂大师时大彬晚期杰作。目前存世公认出土“时壶”作品屈指可数,被视为稀世珍宝,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
图片
图片


时大彬(1573-1648),号少山,明代万历年间人,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,宋尚书时彦裔孙,时朋之子。时大彬常游于文人雅士间,制作的壶造型简洁,典雅质朴,修整打磨精细,烧成后质地温润,色泽沉稳质朴,尤其是壶盖和壶体口沿扣合严密,绝无歪扭变形,松散晃动之感,令人称绝。

图片
图片


大彬壶艺在明代享有盛誉,多见于文人记述。明许次纾《茶疏》︰“往时供春茶壶,近日时彬所制,大为时人宝惜。”时大彬继供春之后,创制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,开创壶式,并培养了李仲芳、徐友泉等一批徒弟。大彬壶在紫砂壶的发展历史上,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,它把紫砂工艺推向成熟,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,使紫砂壶成为艺术陶瓷的一个独特品种。

图片
图片


时大彬所制作品当数以千计,流传其广。有诗为证︰“宫中艳说大彬壶,海外竞求鸣远碟。”明末四公子之一宜兴陈贞慧《秋园杂佩》载︰“时壶名远甚, 即遐陬绝域犹知之。其制始于供春,壶式古朴风雅,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。后则如陈壶(陈鸣远)、徐壶、皆不能彷佛大彬万一矣。”



图片


图文|藏品管理部

审核|叶  亮

图片

团队参观需提前一周致电预约

↓预约电话↓

柳州博物馆:0772-2831519

柳侯祠:0772-3867902

东门城楼历史文物景区:0772-2821321

柳州紫荆花文化创意廊:0772-53793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