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
       荔子丹兮蕉黄。荔枝甜美的滋味犹在唇边紫绕,柳候祠里青碧的芭蕉已悄转黄。清风过处,蕉叶轻摇,一如当年柳侯所见。

    对于许多外地人来说,柳州,是个陌生而遥远的城市。过去,柳州的知名度不高,在古代更被视为化外之地,蛮荒落后,来到这样的地方是件非常不幸的事。然而,柳宗元被贬官柳州后,却并未消沉度日,而是励精图治,造福一方,因此深受百姓爱戴,其德政仁心传颂千载。

    大多数人忽略了一件事。

    一件流传至今的雅事——

    柳宗元和柳砚的邂逅。

   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,柳宗元和随从乘舟沿柳江考察风土民情,行至今鹧鸪江龙壁山下不由驻足。大江北来,至此被刀削斧劈般耸立的山壁所阻,转而向东流去,浩浩荡荡,气势雄阔。柳侯深深为之吸引。

    此地本为柳州一处盛景,曰“龙壁回澜”。传说曾有八条神龙现身于此,层林尽染,水波潋滟,万里长空如洗。

    在这钟灵毓秀之地,柳侯所见的,不仅仅是绝美的风景,还有脚下的宝藏。

    彼时应是秋冬,水落石出时节,岸边秀石散布。仔细端详,这里的石头颇为不同——色泽黝黑,层叠有致,肌理细腻,以手轻叩,竟有金石之声,其扁平之态,端方可人,浑然便是天生之砚台,稍事雕琢,便可使用。

    这位文豪大喜之下着人捡拾数块,回去治砚一试,果然润而不滑,用之写字作画,酣畅淋漓。

    欢喜之余,柳侯亲选一方古拙叠石砚寄给远在广东连州的好友刘禹锡。

    为此,连州刺史刘禹锡很快回复《谢柳子厚寄叠石砚》诗文答谢,称赞此砚“清越敲寒玉,参差叠碧云。烟岚餘斐亹,水墨两氛氲”。

    同为天涯沦落人,刘禹锡还借此砚抒发高洁心志——“好与陶贞白,松窗写紫文”,与柳宗元共勉。

    这一方石砚,不仅见证了两位文豪大家的友谊,而且成就了一段流传至今的文坛佳话。

    柳砚自此载入史册。

    刘禹锡的诗文、堪称柳砚最佳品质鉴定书。

    可以说,没有柳宗元,就没有柳砚。柳州奇石闻名天下,但以柳州奇石制砚者,柳宗元为第一人。

    然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

    堪为砚台的秀石,千秋万载长存于柳江水中,但没有柳侯的因缘际遇与慧眼,它们只是世人眼中的顽石罢了。

    柳侯之后,柳州奇石虽秀甲天下,但以其为砚者,因砚石难采而渐少,至清代柳砚便已失传。

    感谢今之有心人,考证出这段历史,并前往龙壁回澜处找回柳侯当年中意的叠石制砚,重现柳砚风采。

    “地以人传人以地”,柳州因柳侯而添彩,柳候成为柳州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名片。“丹荔黄蕉居士字,剑铭衣冢众人思”,柳州百姓至今不忘柳侯,年年岁岁祭之。

    江山如是,蕉荔依然。

    当年仕途失意的柳候,曾怀着“皇风不异于遐迩,圣泽无间于华夷”的一片素心,于柳州修文庙起学堂,释奴凿井,植柑种柳,教化乡民······

    时光流转,千载之后,柳侯祠香火不断。

    若柳候有灵,当知昔年百越之地如今已插上腾飞的翅膀,今日龙城文化昌明,学府林立,百姓安居乐业;曾惊喜过君侯与友人的龙壁柳砚,千年之后,又再展芳华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文件名

文件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