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
 柳侯祠的中殿,矗立着一通巨碑。这是中国古代碑林世界中的名品——《荔子碑》。它以“柳(宗元)事”、“韩(愈)文”、“苏(东坡)书”而久享“三绝”之誉,传承至今八百年。

《荔子碑》为国家一级文物。碑高231厘米,宽129厘米,分刻10行,行16字,大字真书,字径旧籍记载“三寸余” ,实为11厘米上下,跋文5行,真书,旧籍记载“径五分” ,约2厘米。得名以首句“荔子丹兮蕉黄”。碑文为唐代韩愈《柳州罗池庙碑》的末段,是人们祭祀柳宗元时诵唱的歌词,北宋时由书法大家苏东坡书写,刻成碑石置立于罗池庙,则是在南宋的嘉定十三年(1220)。

碑文云:

落子丹兮蕉黄,杂肴兮进侯之堂。侯之船兮两旗,渡中流兮风汨之。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,侯乘白驹兮入庙,慰我民兮不嚬兮以笑。鵞之山兮柳之水,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。侯朝出游兮莫来归,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。北方之人兮谓侯是非,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。愿侯福我兮寿我,驱疠鬼兮山之左。下无苦湿兮高无干,秔稌充羡兮蛇蛟结蟠。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,自今兮钦于世世。

此文与唐韩愈撰沈传师书《柳州罗池庙碑》(宋拓本题首为《罗池神碑》 )相校,字词差异颇多。“杂肴”唐碑作“杂肴蔬” ,“进侯之堂”作“进侯堂" , "渡”作“度” ,“汩"作“泊” ,“乘白驹”作“乘驹" , “莫”作“暮”, “秋与鹤飞”作“秋鹤与飞”, “谓侯是非”作“为候是非” , “无我违,愿侯福我”作“无我违,福我" , “疠”作“厉"。唐碑为此文最早文本,东坡书于北宋,所据亦为较早文本,差异的校勘及修辞比较,前人已多有论及。

刻碑者关庚留下的跋语,对于解读《荔子碑》的由来至关重要,特别是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文献的情况下,更是如此。

宰相进退百官,贤之遇否系焉。柳侯名重一世,竟老遐陬,繄谁之责?嘉定丁丑春,庚赴柳幕,道长沙,谒帅相安公先生。临别授坡仙大书《韩昌黎享神诗》 ,俾刻之庙,伤其不遇也。庚甫到官,摄邑柳城,继易金宾州。回白,郡太守桂公。慨然从庚。於戏!侯贤而文,诚获遇先生,必始终光显于朝,奚至一摈不复用?韩之文得苏而益妙,苏之书待先生而后传。邦人聚观,成叹谓:若昔不遇,畴非遇于今耶?先生总百官之进退,有贤如柳,尚何憾?如韩、如苏,盖同一际遇云。[庚辰]重阳,门生从政郎柳州军事权佥判天台关庚谨跋立石,朝奉郎权知柳州军州事借紫永兴桂如篪,命迪功郎柳州学教授豫章廖之正书丹。


文件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