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歌一曲忆柳候
柳州博物馆
2024-04-16 11:34

       “春光潋滟,细雨绵绵,飘摇垂柳泯陌阡,清明报到衔泥燕。嘻语墓前,相约到公园。柳侯坟上簇花圈。一声默念,礼乐三宣,同忆鹅山柳水,开明文化来斯贤。忆无限,歌吊夕阳边。”每年清明节,柳州各界人士聚集柳侯祠、柳侯墓前,举行隆重祭祀仪式,纪念有德于民的“老市长”柳宗元。合唱《祭柳侯歌》是每年祭祀活动的保留节目,歌曲饱含深情,表达了人们对先贤柳宗元的无限思念。

 

《祭柳侯歌》(据《柳宗元图传》)

 

       这首《祭柳侯歌》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词曲作者不详,由张绍伯记谱。张绍伯(1926——1998),柳州人。曲艺家,曾任柳州市群众艺术馆戏艺部主任、广西曲艺家协会理事。长期从事曲艺创作和文艺辅导工作。主要作品有零零落《胖老罗》,快板《铁匠下乡》,渔鼓《卖鸡》等。

 

 

柳州市箭盘山小学合唱《祭柳侯歌》

 

       二十世纪四十年代,柳州艺术家还创作了另外一首《祭柳歌》,阚德轩作词,沈音作曲。歌词:“嗟嗟吾侯,远谪柳州。福我佑民,惠泽川流。植柑亭畔,种柳江头。柳水鹅山,炳耀遐州。”

 

《祭柳歌》(据《柳宗元图传》)

 

       阚宗骥(1880—1952),字德轩,柳州人。曾任广西军法处长,广西审判厅厅长、广东大理院院长、中国红十字会邕宁分会会长、柳江县(今柳州市)参议会议长等。阚宗骥多才多艺,在戏剧方面颇有造诣,1946年任柳州音乐戏剧界“柳社”名誉会长,“罗池艺苑”顾问。抗日战争期间,他与马君武、欧阳予倩等在桂林从事戏剧工作及抗战文化宣传活动,曾编过《绿珠坠楼》《黛玉葬花》《梁红玉》《木兰从军》等剧目,并参与演出。阚德轩回柳州期间,曾参加清明祭祀柳宗元活动,于1947年写下《祭柳歌》歌词,沈音谱曲。沈音(1922——2001),广西荔浦人。作曲家,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秘书、柳州市文联副秘书长、柳州市音协副主席。抗日战争时期,沈音积极投身文化宣传活动,创作了《新民主颂》《自由大众进行曲》《希望歌》等抗战歌曲,广西群众广为传唱。沈音曾出版过《沈音创作新歌选》《流浪之歌》《沈音歌曲选》等歌曲集。

       阚宗骥、沈音创作的这首歌由当时教育局转发全市各中小学教唱,民国《柳江县志》卷七有记录:“(柳侯墓)在柳侯祠后,以大石建筑,圆形。前有松数株,后为私人园林。地方人士及学校员生每当清明佳节,咸来致祭,并制歌词以享神焉。”但今天所传唱的是另一首《祭柳侯歌》,或许这首更有新意,通俗易学。

 

柳宗元衣冠墓

 

       唐元和十四年(819),柳宗元病逝于柳州任上。三年后,柳州罗池庙(今柳侯祠)落成,韩愈为此写了《柳州罗池庙碑》,并在文末附《迎享送神诗》,目的是“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,俾歌以祀焉”,可谓是最早的祭柳歌了。南宋嘉定十三年(1220),苏轼手书的《迎享送神诗》刻石立碑于柳侯祠,为历代观瞻,保存至今,是为国宝,《祭柳歌》《祭柳侯歌》的创作无不受此碑影响。

 

宋·苏轼书《迎享送神诗》

 

       祭祀柳宗元从唐代开始,宋代逐渐由官方主持,民间参与,春秋两祭。自民国九年(1920)始,每年清明节以社会团体名义、学校师生在柳侯祠、衣冠墓开展祭祀柳宗元活动。除战争及特殊时期外,柳州清明祭祀柳宗元仪式都没有中断过。

       柳宗元为政柳州四年,勤政廉洁,有德于民,留下千古好名声,为世代柳州人民崇敬,柳侯祠、衣冠墓、柑香亭、柳侯公园、文惠路、文惠桥都是为纪念先贤柳宗元而得名,“无私济世世兴矣,有德于民民祀之”,柳州人民世代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