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,柳宗元“收”到这些跨越时空的信……
柳州博物馆
2025-04-11 11:29

       春日的柳州,柳枝抽了新芽,江水泛着微光。又是一年清明至,柳宗元衣冠墓前,早已堆叠着一层层思念,是微带晨露的鲜花,是尚存余温的信件。这些信件里的墨痕,或端庄如仪,或笔走龙蛇,或凝练含蓄。笔锋起落间,皆蕴着同一份温热——那是千年岁月里的殷殷絮语,是时光长河里的隔世对谈。 

 

 

一纸一笺  寄托哀思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有老人颤巍巍写下: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柳州人永远记得”;有远游的学子说:“您笔下的山水,是我乡愁的底色”;还有学生虔诚祈愿:“子厚,作为考神的您,能否保佑我高考顺利,拜托拜托啦!”……这些字句,或许未曾精雕细琢,却包含赤忱的真意。

 

 

       一位来自渝州的后生感慨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友情:“子厚先生,我为您和梦得先生的生死之交而感动,同时又羡慕您能有这样一个知交,在我的心目中,大概这就是友谊最美好的模样吧。您的品格和坚毅让我动容,您尽己所能,守护朋友,守护一方百姓,哪怕自己早已遍体鳞伤,早已被各方打击折磨得心力交悴,也依然未曾有一刻忘记自己的理想,依然愿为朋友去撞枪口”。

 

 

一笔一划  诉尽怀念

 

       不少人表达了对柳宗元文学成就的钦佩。一位热爱古典文学的后生在信中写道:“柳先生,您的《永州八记》让我领略到了自然山水的诗意与灵魂。那小石潭的清幽,钴鉧潭的宁静,都在您的笔下栩栩如生。每当我诵读您的文章,仿佛穿越千年,与您一同漫步在山水间,感受着您的喜怒哀乐。您以文字为媒介,将内心的情感与对世界的思考传递给后人,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与您共鸣。” 一位姑娘在信里说,她考研失利那年,偶然读到《小石潭记》,不禁感慨:“原来被贬到蛮荒之地的您,在困境中仍能把萧瑟的山水写得那么美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困顿中依然能发现光亮,才是真正的勇敢。”

 

 

        除了文学成就,柳宗元在柳州的德政也被人们铭记。一位广西当地游客留言道:“敬爱的柳州老市长,您来到柳州时,为当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甚至直接影响到了柳州现在的发展。我代表同乡们由衷地感谢您!百姓们也在市中心立了您的雕像……”。

 

 

       还有许多年轻人在信中表示,柳宗元的精神激励着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。一位创业青年写道:“柳先生,您一生坎坷,多次被贬,但您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。在困境中,您依然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,创作出不朽的作品,为百姓谋福祉。您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,如今我创业遭遇瓶颈,我知道未来还会遇到很多困难,但我会像您一样,勇敢面对,坚持不懈,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。”

 

 

 

 

我想对柳宗元说……     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这些信里,有人把柳宗元当师长,有人把他视为知己,还有人说他像是一位“总在关键时刻出现的老朋友”。真奇妙啊,明明隔着1200多年的光阴,可当人们读着“欸乃一声山水绿”时,当孩子们在柳江边背诵“孤舟蓑笠翁”时,当异乡的游子默诵“岭树重遮千里目”时,当清明的雨把柳侯祠的瓦当敲成编钟——柳宗元从来不曾走远,只是化作了龙城的春风,化作了柳江的涟漪,化成了我们血脉里温热的文化基因。

       如果您也有想对柳宗元说的话,不妨将这份心意书写下来。让这些字句随着春风,飘向柳宗元曾经驻足过的柳州山水,飘向他深爱过的柳州街巷,飘向那个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温暖的背影。